繪本:《小白魚找媽媽》

作者/繪者:G.V.傑納頓(Guido Van Genechten)
出版社:童夢館
適合閱讀年齡
0~3歲,尤其適合語言剛起步的孩子,與爸媽一起親子共讀。
繪本故事介紹
《小白魚找媽媽》是一部節奏明快、視覺鮮明的低幼繪本。故事中的小白魚在海底世界裡尋找媽媽,牠一一遇見了紅色螃蟹、橘色海星、黃色蝸牛、綠色烏龜、藍色鯨魚……每次都會問:「那是小白魚的媽媽嗎?」
每一位海洋生物出場時,小讀者都可以從畫面中學習「這是什麼生物?是什麼顏色?」透過這樣的設計,孩子在故事裡不只能參與小白魚找媽媽的心情,也自然認識了不同的海洋生物與顏色,這本書句子重複性高,搭配色彩鮮豔、形象鮮明的海底生物圖像,對於語言學習初期的孩子來說,是非常適合模仿與跟讀的內容。
畇語親子時光
畇大寶三歲的時候,學校有個「獨秀時間」,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表演、分享或說故事。那時候的畇大寶,因為疫情影響,語言發展比一般孩子慢,加上有些遺傳因素,我們對她的語言學習一直很關注。
某天她回家告訴我:「今天某某同學說了一本故事書,說得好棒喔!」我問她:「那妳想不想也說一本妳喜歡的故事書呢?」她眼睛發亮地點頭。我們一起挑了這本《小白魚找媽媽》,因為這本書從她很小就聽過、也看過很多次,是她熟悉又有信心的內容。
準備說故事的那幾天,她每天都在練習說「那是小白魚的媽媽嗎?」還會用不同的語氣模仿小白魚的心情,雖然畇大寶語句還不是那麼完整,但她很認真地練習,從一開始的怯生生,到後來能夠完整說完整本故事,那份自信和喜悅,讓我們都非常驕傲。
多層面的情感與互動引導
重複句型×視覺記憶=語言練習的好幫手
書中每遇到一位海洋生物,都會以第三人稱問:「那是小白魚的媽媽嗎?」這種固定又有變化的句型,讓孩子可以重複練習,也能從圖像記住不同生物與顏色的對應,讓語言與認知雙重成長。
結合自然知識,輕鬆學會「顏色×動物」
除了「找媽媽」這個主線,這本書其實還藏了「認識顏色」的學習任務!每個出場的海洋生物都對應一個顏色,小白魚遇見的紅章魚、藍鯨魚、紫水母……在重複中自然建立孩子對色彩和動物形象的連結。
情緒探索的第一步
故事中的小白魚雖然一直找不到媽媽,但始終帶著希望與信任,對小小孩來說,這就是一場「我自己也可以去找答案」的冒險歷程。無論是尋找媽媽,還是嘗試說故事,孩子都在練習:相信自己,也相信世界。
為什麼推薦這本書
《小白魚找媽媽》是一部「小而溫柔」的繪本,它不複雜,卻能溫柔陪伴孩子語言啟蒙、情緒認知與自信建立的第一步。對於像畇大寶這樣語言發展較慢、又渴望表達自己的孩子來說,是一個安全又熟悉的開口起點。
在我們家的親子時光裡,這本書見證了孩子從「只是聽故事」到「我想自己說說看」的轉變,也讓我們一次次感受到:即使語言慢一點,也可以在故事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。
留言列表